A股第四次MSCI“大考”已经进入最后倒计时,是否通关MSCI指数的答案将在本周三(6月21日)凌晨揭晓!面对三闯MSCI失败的A股来说,这一次,A股能否顺利通关成为当下资本市场最为关心的话题。有分析师认为,今年A股纳入MSCI指数的概率较大。
“三大”不确定因素
清和泉资本研究部认为,本次市场对纳入MSCI预期比较足,但仍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无法纳入的可能性较大。首先,A股的停牌制度始终是制约条件。停牌新规执行后略有改善,但当前A股停牌公司仍有270家;其次,纳入个股的海外发行产品需要交易所审核仍缺少定论和实质性进展;最后,当前A股市场监管体系仍存在较大的争议和分歧。
对于A股来说,被纳入MSCI是否真能激发更多海外资金进入呢?清和泉资本研究部指出,首先,由于A股市场体量比较大,且制度处于不断完善中,预计即使纳入比例也较低,当前市场普遍认为首次纳入比例是5%,测算初步可能为A股带来110亿左右的增量资金。
其次,按照其他市场纳入的进程,此后的几年中比例或将不断提高,类似于韩国、台湾等市场,跟踪指数型基金的资金将不断加大。除以之外,与被动型基金相比主动型基金的流入量预计更大。
若A股纳入MSCI,最受益的当属消费龙头、医药、金融、地产四大板块。其中的权重大、估值低、盈利稳定的个股最为受益。在外资者眼里,这类股票简单透明,企业稳定,能够代表中国的经济。
价值投资是A股发展方向
A股一旦被纳入MSCI,在清和泉资本研究部看来,A股投资逻辑将发生较大的变化,可以称作“类全球化”,价值投资是发展方向。
价值蓝筹与中小创的估值仍将进一步拉近,同时成长股的估值将大幅分化。原因一是在于未来行业盈利的质量及稳定性或将成为投资者关注的最核心指标。国际对比发现,A股白马公司的估值远低于全球龙头公司的估值,相反A股的中小创估值普遍大幅高于海外,基于核心指标,大类行业将发生价值重估。而投资者结构和偏好的逐步改变或将不断成为价值投资风格的推动器。
通过海外市场研究对比,可以预见A股大部分行业的集中度或将加速提升。一方面当前我国经济处于由增量转向优化存量的过程中,这些行业均将进入中低速发展时期,而行业龙头受益于掌握更多的资源和壁垒优势,其市场份额将大大的提升,因此更容易走出“漂亮50”的行情。另一方面,A股是估值体系以及生态逻辑将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投资者通过不断横向及纵向的海内外对比,将加速行业中的优胜劣汰。
改革方向将不会改变
在中国证监会上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媒体问及的证监会如何评论A股能否纳入MSCI指数一事,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不管是不是纳入MSCI指数,中国股票市场,包括我们整个资本市场沿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改革方向前进是不会改变的,改革开放的节奏也不会因为A股是否纳入MSCI指数而改变。”
今年3月23日,MSCI再次启动了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市场征询工作,并计划于2017年6月21日公布是否纳入的决定。对此,重阳投资总裁王庆表示,目前来看,MSCI去年提出的3个问题中有两个已经基本得到解决,只有包含A股的金融产品上市需要预先通过中国交易所审批这一问题至今仍没有新进展。总体来看,MSCI今年将A股纳入中国指数面临的阻碍较往年相对较小,是否纳入A股的最终结果将取决于在金融产品预审批问题上能否达到协调一致。
王庆认为,从资本市场制度建设角度来看,推进A股纳入MSCI中国指数是A股国际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监管层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调整以满足MSCI的标准,在明确收益权问题、规范企业停牌行为等方面客观上促进了A股市场的制度完善。如果今年MSCI将A股纳入中国指数,将有利于A股国际化的进一步推进。
在经过证监会针对股东减持、停牌等做出新规定,以及深港通、债券通等开通后,今年A股纳入MSCI的概率得到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密切关注MSCI官方本周三公布的最终结果。关于更多贵金属投资、现货白银开户等方面的知识,以及贵金属市场的最新进展、行情分析,请关注斗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