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热线:400-625-9918

  2月14日(周二),在经济下行压力和减税降费政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之下,2016年地方财政收入延续2014和2015年的下跌态势,同比增速仅为4.2%。但也不乏亮点,比如广东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关口,连续第26年居各省份之首。


 

(2016年31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情况图)


  相比生产总值(GDP),各地公共财政收入的数据含金量更高,更能真实反映地方经济的运行活力。然而,受经济下行压力及以5000亿元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减税为主的减税降费政策影响,今年地方财力的变化更为复杂。

 

  通过梳理31省份近期相继披露的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发现,相比2015年有过半省份财政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2016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小口径财政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只有西藏、上海、广东、天津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7.4%、16.1%、10.9%和10%。地方收入的总体增速更是从前两年的9%以上,下滑到了4.2%。

 

  公共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是好事,但增速放缓并不一定是坏事。李克强总理曾在去年11月28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财政收支压力再大,也要积极为企业减税减负。要让企业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总理在今年1月13日与企业家的座谈会上还明确,今年要在降低收费等非税负担方面让企业有切身感受,国务院要对此开展督查。

 

  事实上,积极的财政政策下,地方经济重燃活力后,反过来也能回补地方收入,率先改革的广东、上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地域差距进一步扩大

 

  受经济下行压力和以5000亿元营改增为主的减税降费政策影响,地方财政收入延续前两年的下跌态势。财政部数据显示,自2014年全国地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度跌为个位数(同比增长9.9%)后,2015年这一数字(同比增长9.4%)继续下滑,2016年仅为4.2%,实现两位数增速的省份更是寥寥。

 

  虽然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的总体增速变慢了,但也不乏亮点。比如,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关口,约10390亿元,连续第26年居各省份之首;江苏以8121亿元排第二名;上海位列第三,收入规模约为6406亿元。

 

  根据近几年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与江苏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的差距正逐步拉开,达到了2269亿元,2015年这一数字为1336亿元。上海则是首次超越山东夺下“探花”,并紧追江苏。

 

  收入增速方面,西藏和上海以17.4%和16.1%遥遥领先,广东、天津分别以10.9%和10%位列三、四位。其他省份201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未实现两位数增长。山西、黑龙江、新疆出现负增长,其中山西以-5.2%垫底,不过好于当地年初预想。

 

  除了广东、江苏、上海,收入达5000亿元规模的有山东、浙江和北京,其中北京、浙江是首次突破5000亿元;四川、河南、湖北均达到了3000亿元规模;2000亿元规模的省份数量最多,包括河北、天津、湖南、安徽、福建、重庆、辽宁、江西和内蒙古等九个省份,其中内蒙古收入首次突破2000亿元;陕西、云南、贵州、山西、广西、新疆、吉林、黑龙江8个省份的收入为千亿元规模;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收入不足千亿元。

 

  从数据来看,前三以外部分省份2016年的收入相近,竞争激烈。比如河南和湖北两省,福建、安徽和湖南三省收入差距仅几十亿元;山西不仅被贵州反超,对广西也只剩0.72亿元的差距了。

 

  分地域看,东部6省份占地方财力近半,与中西部差距进一步扩大。

 

  2016年东部的广东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当于排名靠后的中西部11个省份收入总和。排名前6的东部6省份收入2016年总计约4.1万亿元,占地方总收入(8.7万亿元)比重为47.1%,这一比例较2015年提高约1.3个百分点。

 

  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来平衡地区间财力差异,支持财力紧缺地区。比如,财力紧缺的辽宁2016年争取中央财政补助为2214.7亿元,贵州拿到的中央各项转移支付也达到2581.65亿元,而财力雄厚的上海获得的中央补助收入和税收返还总额为687.4亿元。

 

  地方收入新动力

 

  之所以选择梳理小口径财政收入数据,因为它以税收为主,而税收又能直接、真实地反映各地的经济情况,是经济的“晴雨表”。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冯俏彬表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和增速的变化实质反映着地方经济体量和经济活力情况的变化,也体现了地方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两者呈正向关系,收入规模和增速越高,经济体量越大,经济更有活力。

 

  从数据来看,广东省不仅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上在全国居首,且2016年反映经济规模的全省生产总值(7.95万亿元)也位居全国首位。

 

  冯俏彬称,前些年广东结构问题突出,经过几年改革,实现了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了当地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数据,2016年广东新动能加快孕育,新兴产业表现活跃,新产品新业态拉动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力持续增加。

 

  比如,2016年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76.3%、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5.2%;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商务服务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55.3%、18.3%、19.9%;广东高铁和快递业也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增势迅猛。

 

  不仅仅是广东,上海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快速增长也反映经济增长质量效益明显。

 

  上海市财经大学胡怡建教授表示,上海财政收入保持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自贸区改革红利不断释放,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特别是金融等服务业快速发展。

 

  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上海第三产业增加值19362.34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5%,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4762.50亿元,增长12.8%。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618.58亿元,增长15.1%。

 

  在2016年31省份财力“大比拼”之下,广东连续二十六年局各省份之首,并且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而江苏、上海位居第二、第三位。关于贵金属交易市场的最新进展、行情分析以及现货白银开户知识等,敬请关注斗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