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周四),在今年9月份,央行就放出“大招”,此次颁发的261号文看似又开始“整顿”移动支付,“打压电信诈骗”才是大招的核心。近几年,互联网带给人们便利之际,互联网络诈骗也遍地开花,无论是年过花甲的老人,还是高学历的大学生,都纷纷掉入了不法分子的“圈套”。
为了彻底抑制电信诈骗,日前,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加强支付结算管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有关事项的通知》(又称261号文),加强防范网络诈骗的同时,多项新规也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影响,这些新规自2016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ATM机转账后能吃“后悔药”
个人ATM转账24小时后到账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虽然在生活和工作中享受了多种优质的服务,但在方便快捷的背后却是个人信息不经意的遗失,看看每天打过来的推销电话,相信你也会对现有的网络环境感到一丝担忧。然而,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不法分子利用一些不正规渠道获得了大量个人信息,加之通过骗术的包装使不少人的利益受到损失。
可很多受骗者在短暂的时间内便会清醒过来,此时却悔之晚矣。出于这种情况的考虑,261号文规定“ATM机转账24小时内可撤销”,这如同给受骗者开出了一剂后悔药。具体来说就,如果你选择ATM机转账,就要等待24小时后转账资金才能到账,不过你也因此拥有了一个“后悔权”,在24小时之内,如果你突然意识到转账转错了账户,可以向银行申请撤销转账。
不仅如此,自12月1日起,银行和支付机构提供转账服务时还会执行下列规定,向存款人提供实时到账、普通到账、次日到账等多种转账方式选择,存款人在选择后才能办理业务。
个人银行开账户数量受限
一人一家银行只能开一个Ⅰ类户
此次,261号文除了在转账上给予了个人更多的权利,而且在个人账户开设的数量上也进行了限制。新规中明确指出,12月1日起,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户,已开立Ⅰ类户,再新开户的,应当开立Ⅱ类户或Ⅲ类户。新规实施后,个人使用的银行结算账户将形成以Ⅰ类户为主,Ⅱ、Ⅲ类户为辅的账户体系。
据公安机关反映,不法分子在大量收购账户、假冒开户后,一些账户不会马上启用,而正常情况下,个人开户后一般会立即启用,长期不用账户应作为异常情况引起高度关注。央行这项规定是为了防止个人身份被犯罪利用,身边不少人就是这样,手头有好多张银行卡,经常使用的就一两张,于是就有了不少“僵尸卡”。如果你需要再启用你长期未用的银行卡,到银行再确认身份就可以了。
“漫游费”退出历史舞台
同行异地存取款、转账免手续费
以上所述基本都是新规中对于个人银行账户及业务的一些规范,其实261号文中也有一些福利措施,如银行对本银行行内异地存取现、转账等业务,收取异地手续费的,应当自9月30日起三个月内实现免费。
因为一个人在一家银行全国只能有一个可以存取现金的账户,所以央行也取消了同行异地存取款、转账的手续费。这个举措有点像手机运营商取消“漫游费”了。这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是件好事,一张卡可以跑遍全国,再也不用担心异地取款收取手续费,而在身上带大量现金了。
但需要提醒的是,同行异地存取款、转账手续费虽被取消,可跨行业务手续费依旧照常收取,如果你想跨行业务免费,那就要借助手机银行了。
自今日(12月1日)起,央行“最严”新规正式实施,帮助你我守好“钱袋子”防诈骗,同时,同一银行异地存取款、转账面手续费,这样一来,人们“一卡跑全国”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再也不用烦恼同行异地存取款、转账手续费的事啦!关于贵金属交易市场的最新进展、行情分析以及现货白银开户知识等,敬请关注斗斗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