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来,“过严”网约车新政备受市场热议,随着11月的来临,网约车新规将于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网约车新的管理细则正式实施的前夕,各地的细则恐难有“大改动”。
按照《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目前,各地都发布了网约车管理细则征求意见稿。业内人士预计,北京和上海等地的细则将对网约车市场产生影响,行业调整不可避免。
7月28日,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联合颁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网约车的合法地位。“暂行办法中‘一城一策’原则虽然给出了权限让各地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但是也为后续政策争议埋下了伏笔。”业内人士说。
10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网约车征求意见稿陆续出台。其中,各地细则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对驾驶员户籍、车辆牌照、车辆排量与轴距等的限制性条款要求不一。
北京作为例子,其要求网约车驾驶员需为本市户籍,车辆为本市号牌车辆。仅这两个要求,绝大多数正在当地运行的网约车就已被排除在外。
相比之下,一些城市的网约车政策则相对温和。比如成都发布的细则并未对驾驶员的户籍设限,同时对车辆的要求也更为宽松,只要求“车辆排气量不小于1.6L或者1.4T”,并没有像很多城市那样规定要求轴距达到2700毫米。
北京等地的意见稿一经发布,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何霞认为,网约车领域更要注意审慎监管、包容性监管。交通部的政策体现出发展政策的倾向性,地方监管的属性在加强。但是,网约车是区域性市场,各地新政要兼顾满足公共出行的需求和缓解交通拥堵之间的关系。
尽管争议不断,但是业内普遍认为,各地细则恐难进行大范围的调整。“这个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涉及的利益面并不容易得到平衡。”独立电商分析师鲁振旺认为,目前来看,本地牌照要求不可能改变,户口和居住证门槛调整空间极小,只有在车辆大小、网约车牌照发放、驾龄等问题上或有调整空间。
根据《2016年中国约车及租车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整体出行需求为28亿次/天,其中约车/专车的潜在市场需求为0.9亿次/天,网约车市场空间广阔。
北京、上海等政策最终是否松动尚不可知,但互联网出行格局已经开始调整。作为国内最大的移动出行平台,9月底,滴滴出行向外界确认,向共享单车平台ofo投资数千万美元。市场人士分析认为滴滴出行下一步或将发力金融领域。
而它的“老对手”,神州专车和神州租车却可能因新政的正式实施而大幅受益。神州专车表示,其在车辆和司机合规方面完全符合要求,仅仅会增加一些成本。据了解,以神州租车为基础的神州专车还计划拓展汽车电商业务。
网约车的快速发展为消费者出行带来了便捷,但存在对司机资质审查不够严格、计费不准等问题。11月1日起,《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开始施行。此次网约车新政的出台,对于百姓而言,肯定是关心与自身切身相关的问题。在此给您提个醒儿:
1. 及时支付账单,及早发现问题。目前网约车平台有自动付款和手工支付两种付款模式。很多消费者下车时比较着急,往往没有及时查看账单或付款,等发现账单有问题时已经过了较长时间,造成与网约车、司机核对信息的困难。
2. 查看行程信息,及时留存证据。消费者在乘车或付款时,要留意查看行程信息,遇有司机绕路、计费不准的问题,要及时留存手机页面截图,为事后维权提供有力证据。
3. 及时跟踪行程,保障乘客安全。为儿童、老年人叫车时,叫车人要密切跟踪车辆的位置,确保司机能够按照预定的行程行驶。单身女性乘车,尤其夜间乘车时,要尽量将乘车信息告知亲友,提升自我保护意识;遇有司机偏离预定行程或有不良意图时,要及时进行紧急求助或报警。
从7月份网约车新政“面纱”揭开,至10月各地纷纷公布新政或征求意见,网约车新规因“过严”且司机门槛提高备受热议,目前,距离网约车新规的正式实施仅剩下不足10个小时的时间,明日,各地网约车新规将正式开始实施,行业面临大调整已经是在所难免,上面讲述的“三点”消费提示大家可要记牢咯!关于贵金属交易、现货白银开户等知识请关注斗斗金!